您的位置:首頁 ->> 北台灣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宜蘭忠烈祠原是日本神社 鄉野傳說多
http://www.crntt.tw   2025-08-25 00:51:00
宜蘭縣忠烈祠外觀。(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宜蘭8月25日電(記者 方敬為)宜蘭縣忠烈祠位在員山鄉員山公園山丘頂,該祠堂原為日據時代的宜蘭神社,台灣光復後神社被拆除,改建為中式建築忠烈祠,但仍保留神社參道、地基等遺跡,中日結合,相當特殊,更因此有鄉野傳說。

  據傳當年拆除神社時,有一尊日本人建造的“神御”銅馬雖然在地方人士的建議下保留下來,但因為缺乏供養,有人目睹銅馬之靈損壞農田莊稼,後續該銅馬被供奉在宜蘭文昌宮,才沒有再出現騷亂。

  宜蘭神社是台灣最早設立的地方神社,落成於1905年,最初設立於宜蘭公園(今中山公園),後來因神社建築逐漸腐朽,且考慮公園腹地有限,後來的宜蘭廳長小松吉久於1918於是將神社遷建於員山。

  二戰後,宜蘭神社遭拆除,並改建為宜蘭縣忠烈祠,山丘下方的神社參道及林園,則被改建為“興國新村”,安置當時由大陸撤退來台的軍民。至1973年,政府將此地規劃為員山鄉都市計畫公園預定地,1997年改建為員山公園落成。忠烈祠原地保留,當年的神社參道、地基等神社遺跡也維持原貌,成為相當獨特的人文地景。

  下方有日本人打造的一尊“神御”銅馬,當年拆除神社時,地方人士建議銅馬無辜,予以保留,但之後卻發生銅馬神靈出沒破壞莊稼的傳說。

  根據銅馬像雕刻的歷史沿革說明,該像於建社後3、4年間立,供為神御,與銅獅、石燈共列階前,1945年戰後,國府遷台,島內未靖,日人所遺文物悉被毀,有心人士不忍銅馬無辜,遂移座文昌宮迄今,故老相傳,光復後,銅馬困乏供養,曾4出損壞農田莊稼,繪聲繪影,更增幾分神秘。

  目前在現場的銅馬是雕刻家林正仁依原馬翻模重鑄,還原當年樣貌。銅馬旁則放置了2輛M24型霞飛式坦克車,供民眾參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