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懋半導體董事長兼總裁陳進財演講。(中評社 張穎齊攝) |
中評社台北7月2日電(記者 張穎齊)台灣穩懋半導體董事長兼總裁陳進財2日出席論壇表示,以目前全球情勢,供應鏈在地化是麻煩的,重新建立是一大挑戰,各國相互限制、各自發展,只好提出不同的應對方法。即便中美對抗,中國大陸也有應對之策,盡管美國採取限制措施,但到了2030年,中國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中心,佔據全球30%的裝置容量,可能未來也會超過台灣。
陳進財2日出席《鏡週刊》主辦的“2025台美經濟新局高峰論壇”做上述表示,美國對等關稅、半導體稅率尚未公布,希望台灣官方能談出不錯的結果。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將關稅當作籌碼,但他認為關稅戰對台灣的影響並不如新台幣匯率影響大。
陳進財說,這波新台幣升值的衝擊,對台灣中小企業、傳產影響甚大,尤其台灣是出口導向,新台幣上半年已暴升12.34%,2日收盤已來到兌換美元29。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曾說,新台幣每升1%、就影響台積電0.4%營利率。
他說,他的穩懋半導體公司也有計算過,影響更大,新台幣每升1%、穩懋半導體就被影響0.5%利潤。這的確是當年大問題,目前為止,他感受到匯率的壓力,已大過美國對等關稅。
談到主題“中美博弈下化合物半導體的挑戰與機會”,陳進財說,特朗普1.0發動貿易戰,現在2.0有科技戰、稀土戰,中美對抗下,長鏈變短鏈區域化,以前國際合作可各個發揮所長,現在美國是保護主義,只是特朗普一直想將製造業全拉回美國,其實是不太可能。
陳進財補充說,對於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的應用與機會,台灣化合物半導體擁有優異的發光與吸光特性。另外他也期待台積電自己蓋出小型核電廠在自場內,也可解決大部分用電問題。台灣要持續建立產業競爭優勢,走向國際、繼續成長。
鏡週刊2日在政治大學公企中心舉行“2025台美經濟新局高峰論壇”,與會者有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穩懋半導體董事長陳進財、學名藥協會理事長陳誼芬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