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委鄭正鈐。(中評社 盧誠輝攝) |
中評社新竹7月3日電(記者 盧誠輝)賴清德“團結十講”引發不少爭議。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鄭正鈐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賴清德目前講了四講,幾乎每一講都出包,讓全民看笑話,他希望賴清德能繼續講,最好來個“一百講”,講到2028會更好,看到時選民會不會買單?
鄭正鈐,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曾任5屆新竹市議員、國民黨文宣部副主任、組織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20年首次當選立委,2024年連任。目前正在抗罷免,7月26日投票。
鄭正鈐指出,賴清德目前講了四講,幾乎每一講都出包,從第一講的“長毛象說”、第二講的“雜質說”、第三講的“制憲沒台灣代表說”到第四講的“一萬元買菜不夠說”,因為爭議太大,第二和第三講總統府事後還偷偷把爭議字句給刪除,第四講乾脆不再提供演講逐字稿給媒體,很明顯就是怕再被抓到把柄。
他說,賴清德第一講提到的“長毛象說”,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想要強調,台灣在遠古時代曾經有獨立的生態系,但卻完全昧於整個地球發展的歷程,因為台灣是亞熱帶氣候,不可能有寒帶動物“長毛象”,這是基本常識,但賴首講卻鬧了如此大的笑話,總統府幕僚真的該被打屁股。
鄭正鈐提到,賴清德第二講的“雜質說”,也引起多數台灣民眾的憤怒,因為台灣本來就是多元社會,所以誰是雜質?誰又不是雜質?到底要由誰來定義?這完全是不合道理的說法,也讓很多台灣民眾感到非常受傷。賴事後不但沒有道歉,總統府竟還偷偷把“打掉雜質”四個字刪除,根本就是欲蓋彌彰。
鄭正鈐表示,賴清德第三講的“制憲沒台灣代表說”,更是完全昧於歷史,因為1946年制憲過程其實台灣是有派18名代表到南京去的,並非像賴所說的台灣沒有派代表,他真不知道賴究竟是歷史沒讀好?還是刻意想要去扭曲與掩蓋這段不想被老百姓知道的歷史?而總統府事後卻同樣只會偷偷刪文,然後還要硬凹說“台灣制憲代表非普選產生”,實在非常荒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