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華科大校園一景。(中評社 楊騰凱攝) |
中評社台北3月14日電(記者 楊騰凱)針對台積電擴大赴美設廠,龍華科技大學半導體工程系主任張勤煜向中評社表示,過去美國年輕人不願意投入半導體生產工作,因為產線第一線確實比較辛苦,但現在美國年輕人意願勢必會提高。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去年已有當地高中生來台學半導體生產。
張勤煜為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研究領域包括半導體、光電、光通訊、微機電系統等。現為龍華科技大學半導體工程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
龍華科技大學半導體工程系前身為化工與材料工程系,2022年改制為半導體工程系,是台灣私立大專院校第一個成立的半導體系,培育學生具備半導體產業中游製程與下游封測專業的知識與技能,每年招收新生200人。大學四年級期間有30個名額可赴台積電實習,實習期間月薪3萬9000元,若含加班費則上看6萬元,畢業後可直接留在台積電任職,工作約兩到三年即可達年薪百萬元。
路透報導,消息人士指出,台積電將和輝達、超微和高通等公司合資成立企業,拯救英特爾晶圓代工部門,台積電未來將負責英特爾晶圓代工部門的運營,但台積電的持股比例不會超過50%。
台積電與美國其他公司合資營運英特爾晶圓廠,是否有技術外流的風險?
張勤煜表示,原先大家最擔心的是美國迫使台積電自己一家公司要負責把英特爾就起來,現在最新的消息是,包括超微、輝達等公司大家會一起協力來做這件事情,台積電就不必承擔那麼大的壓力,所有的風險都要台積電承擔。
張勤煜指出,至於技術外流的風險也不是那麼大,因為不同公司的晶圓廠都使用不同的生產設備,大家操作的參數都不一樣,台積電厲害的地方在於有相當好的生產良率,這是因為在生產過程不斷微調修正,找出最好的製程參數。但是英特爾目前的製程技術是落後台積電一到兩個世代,台積電現在可以做的是,透過過去經驗法則累積下來的基礎輔導英特爾晶圓廠的製造,這個過程不會觸及台積電最先進的製程技術。
台積電擴大赴美後,人力需求是否需要台灣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