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共築民族魂”音樂會在京舉辦(中評社 許思悅攝) |
中評社北京10月29日電(實習記者 許思悅)10月27日晚,“共鑄民族魂——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音樂會在國家圖書館藝術中心·音樂廳深情奏響。本場音樂會由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員會、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主辦,中國廣播藝術團參演。中國廣播電影交響樂團、中國廣播電聲樂團、北京音協童聲合唱團聯袂奉獻精彩演出。
當晚的音樂會在氣勢恢宏的序曲《共鑄民族魂》中拉開帷幕,瞬間將觀眾帶入80載風雨滄桑的歷史長卷。“當椰風輕拂寶島的稻浪,80載光陰裡,我們始終記得1945年‘台灣光復’的呐喊”,開篇序曲《共築民族魂》用激情的旋律豪邁奏響兩岸同胞深埋心底的共同情愫。
第一篇章《寶島・原鄉》以細膩筆觸勾勒家園本色。《望春風》的柔婉、《外婆的澎湖灣》的純真、《愛拼才會贏》的昂揚,串聯起寶島台灣的煙火記憶;小提琴與長笛演繹的《思鄉曲》婉轉低回,《鼓浪嶼之波》的旋律眺望海峽,交響樂《台灣音畫》以管弦樂的絢麗色彩,描繪了台灣的民風民情和鄉土鄉音,表達了對台灣獨特歷史與多元文化的所感所思。
第二篇章《山河・烽火》重現了那段浴血抗爭的烽火歲月。交響樂《紅旗頌》率先奏響莊嚴樂章,抗日歌曲聯唱環節,《賽德克巴萊》《長城謠》《南泥灣》《游擊隊之歌》《團結就是力量》等經典歌曲豪邁唱響。歌曲《九兒》用婉轉深情的唱腔訴說家國大義,鋼琴協奏曲《保衛黃河》奔騰的浪濤裡翻湧著中華民族的不屈脊梁。霧社起義等歷史場景隨音符徐徐鋪陳,展現了台灣同胞不屈不撓、英勇抗日的民族氣節,用樂章凝聚兩岸同胞共守家國記憶、同赴復興征程的深厚情感。
第三篇章《海峽・共輝》聚焦新時代的融合發展。1987年探親閘門打開時的尋根情深,2008年直航汽笛鳴響時的雙向奔赴,這些兩岸相融、共興共榮的見證通過《故鄉的雲》《我的中國心》等大眾耳熟能詳的旋律娓娓道來。歌曲《如你所願》承載著兩岸同胞的家國心願,也浸潤著血脈相連的深厚情誼;《勝利之歌》用激昂樂聲傳遞出共促發展、同享榮光的奮進力量。
在童聲合唱《台灣光復歌》的映襯下,全場觀眾共同重溫1945年10月25日那個永載史册的時刻——寶島台灣終於回歸祖國的懷抱。音樂會在《歌唱祖國》的雄壯合唱中推向高潮,讓歌聲穿越海峽,讓銘記光復、賡續血脈的民族之魂永遠昂揚,深情的旋律訴說出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
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負責同志、在京台胞等900餘人現場觀演。本次音樂會還通過台盟中央、全國台聯、中新社、中國日報、團結報等多個網絡平台在線直播,吸引了十餘萬觀眾在線觀看。來自北京、重慶、吉林、陝西、蘇州等地的台盟盟員和台胞共同參與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