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海拉爾要塞遺址博物館展出的重要物品(中評社 葉佳怡攝) |
中評社呼倫貝爾7月1日電(實習記者 葉佳怡)6月30日,24位台灣青年繼續內蒙古呼倫貝爾的參訪行程,先後走進猛獁旅遊景區、呼倫湖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海拉爾紀念園,通過自然生態與歷史文化的交融體驗,深化對內蒙古的認識與瞭解。
扎賚諾爾猛獁旅遊景區以冰河世紀的雄渾印記對話現代文旅,既是自然與歷史的交匯點,也是草原新城遞向世界的文化名片。24位台青沿雕塑群步道徐徐而行。青銅鑄造的猛獁家族巍然矗立,青年們仰首觀摩象群遷徙的凝固瞬間,指尖輕觸青銅象身冰涼的肌理紋路,用相機記錄下這神奇的瞬間,游牧先民與古生物共生的草原記憶,此刻化為兩岸同源的文化觸點。
台青們的腳步緊接著來到被譽為“草原之腎·北疆明珠”的呼倫湖。呼倫湖(蒙古語稱“達賚湖”)既是北方生態屏障核心,也是中蒙俄跨境生態走廊的關鍵樞紐,其作為草原游牧文明的“母親湖”,滋養了千年牧歌。他們紛紛觸摸“呼倫湖”和“達賚湖”景觀石碑、和大陸民眾一起拍照紀念、沿著呼倫湖環線散步閑聊、品嘗呼倫湖特色美食、乘著觀景車欣賞呼倫湖美景、在祈福點留下最美好的祝願,兩岸情在此刻再次升華。
當台青們的腳步邁入海拉爾要塞遺址博物館,殘害勞工、血腥鎮壓、奴化教育、細菌毒氣實驗等一系列日軍暴行撕扯著他們的心,一位台青談到:“雖然這已經成為歷史,但是這些惡行仍然十分殘忍。日軍在戰爭時無所不用其極,用我們中國同胞的人體去做如此殘忍的實驗,對中國人民實施的暴行是一段永遠不能磨滅的事實,無論什麼時候走進這段歷史都深深地感到痛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