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油鉢鉢雞制作成品(中評社 劉一瑋攝) |
中評社成都4月26日電(實習記者 劉一瑋)25日上午,在四川省洪雅縣,台灣青年參觀了麼麻子中國藤椒博物館,並學習如何製作代表性川味美食——藤椒鉢鉢雞。藤椒鉢鉢雞不僅代表了四川的地方特色,還通過其獨特的風味,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橋梁。
清香鮮麻,口味獨特
藤椒油作為四川非遺技藝的代表,其歷史可追溯至1614年。洪雅被譽為“藤椒之鄉”,不僅是藤椒的發源地,也是藤椒產業深度開發的核心區域。據講解員介紹,最初藤椒油作為調味品使用,而今其清香鮮麻的獨特風味,已被廣泛應用於餐飲、飲品、烘焙乃至個護領域,發展出藤椒鉢鉢雞、藤椒魚、藤椒茶飲等深受年輕人歡迎的產品。據講解員介紹,最地道的藤椒其核心首先是它的鮮香,第一關鍵藤椒並不體現於它的麻,而一定是在它的香和鮮味上。
扎根台灣,傳播四川風味
藤椒這一清香鮮辣的風味也正在逐步走出眉山,特別是在中國台灣地區,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開始認識和喜愛這種地方特產。藤椒油作為其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不僅在四川本地的餐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在台灣餐飲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藤椒風味在台灣市場逐漸興起,成為兩岸餐飲合作的一大亮點。麼麻子與台灣花蓮多家餐飲業者開展“藤椒+漁產”創新合作,將藤椒與當地貴妃魚、飛魚等特色水產相融合,推出“藤椒魚”等菜品,深受台灣消費者喜愛。據瞭解,目前已有幾十家台灣餐飲企業與其建立深度合作關係,並計畫未來除了菜品合作,更多地布局藤椒產業工業定制化合作。據講解員介紹,蔡名雄,一位對美食充滿熱愛的台灣人,耗時五年探尋花椒的奧秘,也成了四川風味傳播的重要推動者。他踏遍川椒的生長之地,致力於將麻的韵味剖析得更加深入與細膩。他的作品《四川花椒》不僅是對川椒之路的生動記錄,更是對川味文化的有力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