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遭獵殺的台灣黑熊。(屏東地檢署提供資料照) |
中評社屏東11月26日電/屏東霧台鄉大武部落獵殺台灣黑熊案,屏東地院考量獵捕行為是“非營利自用”,符合《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法後的除罪規定,今判處9名涉案原住民獵人無罪。對此,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教授台邦.撒沙勒表示,“今天的判決代表司法的進步”,法官不是完全站在法律層面來看狩獵的議題,而是考慮更多文化的面相。
屏東縣霧台鄉大武部落3年內獵殺4隻台灣黑熊,屏東地檢署將9人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等罪起訴。屏東地院考量被告為原住民,且獵捕行為是“非營利自用”,符合《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法後的除罪規定,26日判處9名涉案獵人無罪。
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教授台邦.撒沙勒(漢名:趙貴忠),屏東縣魯凱族人。他表示,這樣的思維符合先進國家的做法,值得未來司法單位形成判例。原住民狩獵文化跟當代保育可以共存,不是“你有,我就沒有”的概念。
台邦.撒沙勒說,保育與原住民族權益,需要建立真誠的對話平台,否則按照目前部落周遭熊出沒的頻傳狀況,人熊衝突的事件只會越來越多。目前因為氣候異常,野生動物下降到部落周遭的現象會越來越多,也會導致更多人與動物的衝突,因此必須思考如何因應這樣的態勢。
“今天的判決代表司法的進步,法官不是完全站在法律層面來看狩獵的議題,而是考慮更多文化的面相”。台邦.撒沙勒說,這樣的思維也符合先進國家的做法,值得未來司法單位形成判例。要解決目前的人熊衝突事件,必須考慮山區原住民是第一線,需要借重當地部落的力量,才可能有效防治熊害或野生動物的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