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南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周志傑。(中評社 蔣繼平攝) |
中評社台南3月14日電(記者 蔣繼平)台積電擴大對美投資的影響,台南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周志傑向中評社表示,美國想要複製台灣半導體上中下游產業到美國,除技術外流,連帶的資金流出、人才轉移、上中下游供應鏈出走,這會是台灣“失根”的開始,雖然台灣仍有很強的IT產業,不過可被競爭性、可被取代性都是高的,鄰近的中國大陸、日本、韓國都可以來做,未來台灣競爭力就會受到影響。
周志傑,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政治學博士。現職為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專任教授,兼成功大學兩岸與華人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專長領域為:兩岸關係、台商研究、政治經濟風險分析、國際關係、區域安全。
台積電將在美國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擴大投資興建3座新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廠及1間主要研發團隊中心,這將是美國史上最大的單項外國直接投資案。加上先前承諾的650億美元,這將使台積電在美國投資總額來到1650億美元。
周志傑表示,台積電已投資650億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3個廠,都是12吋晶圓廠,算是先進製程裡面的基本款,也佔台積電12吋晶圓產量的10%。未來再加碼投資1千億美元的3座廠,一定是往更先進製程方向,但為何要在美國設研發中心?還有兩個先進封測也過去?美國有可能的起手式,就是要複製台灣半導體上中下游產業。
周志傑表示,第一,將造成不只是台灣晶片先進製程技術流到美國,還包括整個半導體供應鏈過去,對台灣產生“資金轉移”效應;且未來在美國出貨多,相對在台灣出貨就少,他預估美國產量至少會再加10%,那未來台積電對美國出貨,起碼20%到30%可能都是由美國的台積電廠供貨或供給到鄰近市場。
周志傑表示,第二,台積電能夠崛起與東亞勤奮的民族性有關連性,可以差異化為每一個客戶去製造所需的晶片,隨時有問題都ON CALL,靠年輕工程師的肝換來的,但美國文化不會這樣,所以接下來還有“人才外流”的問題,因為勢必要移植企業文化到美國去,就需要出口台灣頂尖工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