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1日電/人民日報發布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權的文章《“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取得重大成就》,以下是全文內容: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深刻總結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指出:“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台階,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實現良好開局。”“十四五”時期的重大成就為譜寫“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新篇章奠定堅實基礎。
一、“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成就舉世矚目
第一,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我國經濟總量持續增長,增速繼續領跑全球主要經濟體,預計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40萬億元左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接近現行高收入國家水平。經濟發展質量持續提高,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全要素生產率穩步提升,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6%。在全球價值鏈各行業上下游十大關鍵節點中,我國主導的關鍵節點數量約占一半。我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重要引擎。
第二,科技創新成果豐碩。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加快布局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創新實力持續提升,創新成果不斷湧現。2024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超過3.6萬億元,基礎研究經費占比達到6.88%,均創歷史新高,高新技術企業超過50萬家,全球百強創新集群數量達26個、占比全球第一。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要進展。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引領帶動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力量。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以制度建設為主線不斷深化改革,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實現到黨成立一百年時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取得明顯成效的目標。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系統部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影響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逐步破除,發展動能不斷積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形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生效實施,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建設加快實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機遇、拓展新空間。
第四,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深入發展。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持續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鞏固拓展愛國統一戰線,民族團結進步呈現新氣象,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健全,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加快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得到鞏固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