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23日,居民在蘇州工業園區鄰里中心的圖書館學習。2021年,江蘇省蘇州市入選全國首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蘇州工業園區鄰里中心是推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重要載體之一。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鄰里中心持續創新升級,圍繞“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務宗旨,逐步建成集商業、休閑、文化等功能於一體的便民生活服務中心,為居民打造家門口的幸福場景。(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1月18日電/諶貽琴同志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以下為文章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對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我們要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緊緊抓在手上,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論述,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社會民生領域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要把尊重民意、匯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貫穿黨治國理政全部工作之中,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生工作離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要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為根本價值取向。三是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強調要從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注重從就業、增收、入學、就醫、住房、辦事、托幼養老以及生命財產安全等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准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四是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強調民生保障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保持歷史耐心、進行不懈努力。五是在發展中增進民生福祉。強調民生連著內需、連著發展。要全面把握民生和發展相互牽動、互為條件的關係,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多有效需求,使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有效對接、良性循環、相得益彰。要堅持實事求是,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把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建立在經濟和財力可持續增長的基礎之上。六是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強調要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採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重在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精準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兜住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困難群眾,時刻把他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