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中評社 林艶攝) |
中評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 林艶)過去一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持續增強。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還是人民健康。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3月9日下午在梅地亞新聞中心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的民生主題記者會,就有關居民健康的問題回答記者提問表示,2024年中國居民的預期壽命已經達到了79歲,同時也啟動實施了“體重管理年”行動。
雷海潮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民群眾健康,確立了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提出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通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我們的醫療衛生服務不斷得到優化和加強,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尤其是我們注意到青少年身體發育的有關指標在不斷改善,中國居民的健康素養也在持續提升。
雷海潮表示,根據我們最新的統計快報結果,2024年中國居民的預期壽命已經達到了79歲,比2023年提高了0.4歲,提前實現了“十四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目標要求。應該說,這樣的成績取得是相當不容易的。在國際上來看,一個國家和地區它的人均預期壽命超過75歲,一般來說,每年也就是平均增長0.1—0.2歲的預期壽命。
雷海潮表示,我們統計了53個中高收入國家,中國排在第四位。如果我們放在G20國家裡面來看,人均預期壽命79歲,排在G20國家的第十位。而且即使與高收入國家相比,我們也超出了21個高收入國家的預期壽命。說明中國人的優秀傳統文化、良好生活方式,還有健康中國、健康優先發展的一系列戰略的實施,對於改善健康所產生的效果是直接的。
雷海潮表示,我們也看到,2024年的人均預期壽命比2019年提高了1.7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把全國31個省區市人均健康水平再做一個觀察的話,各省份之間的健康水平差距在逐步縮小,說明健康公平性也在得到改善。黨中央、國務院實施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城鄉融合發展,都在衛生健康領域當中見到積極的成效。
雷海潮指出,我們也注意到,北京、天津、上海三個直轄市和山東、江蘇、浙江、廣東、海南,上述八個省份的人均預期壽命超過了80歲。未來中國居民預期壽命提高的潛力仍然是明顯的,仍然是可望可期的。我們在健康水平改善的同時,也認識到老百姓追求健康改善的願望越來越強,我們的努力也需要持之以恒。
雷海潮表示,我們也面臨著傳染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雙重挑戰,衛生健康工作需要持續加強,要落實好黨中央健康優先發展戰略。當前危害中國老百姓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來自於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很多致病因素跟每個人的生活行為方式、飲食和體育鍛煉都密切相關。比如說體重異常的問題,我們在生活條件改善的同時,也出現了攝入的能量更高、運動相對缺乏等問題,所以就導致一些人出現體重異常,容易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體重異常有一定的關聯。加強生活方式的干預,每一個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是非常關鍵的。
雷海潮表示,去年我們聯合在座的民政部,還有教育部等15個部門,啟動實施了“體重管理年”行動。當然我們認識到體重管理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夠馬上見到成效的,而是需要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實施的首期三年體重管理行動,目的就是在全社會形成重視體重、管好體重,健康飲食、積極參與運動鍛煉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雷海潮表示,通過大家的共同行動,特別是提出了“健康體重一起行動”的口號,全社會都在積極響應。我們關注到有些單位的食堂飲食更加健康了。我們也關注到一些城市中的健康步道、公園的健康環境也越來越優化了,越來越多的人也更加關注自己的體重健康指標。這些都為我們的慢性病防控打下良好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