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F-16維修中心淪空殼 顧立雄:美限授權
http://www.crntt.tw   2025-10-21 17:13:25
左起台國防部長顧立雄、行政院長卓榮泰接受質詢。(中評社 俞敦平攝)
  中評社台北10月21日電(記者 俞敦平)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馬文君今日在立法院質詢時指出,政府投入上千億元升級與採購F-16戰機,卻遲遲未建立有效的自主維修體系,導致關鍵零附件仍須依賴美方。她批評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未履行技術轉移承諾,而國防部也未據理力爭。台國防部長顧立雄回應,關鍵品項談判確實不易,部分仍受美方授權政策限制,將持續爭取技術釋出。

  台灣政府自2019年起推動F-16戰機升級及維修在地化。空軍以約1,400億元將141架F-16A/B升級為F-16V,並以近2,500億元特別預算向美方採購66架新機,預期將使台灣成為亞太地區最大F-16使用地區。當時行政院促成漢翔航空工業與洛克希德・馬丁簽署合作備忘錄,宣示打造“亞太維修中心”,吸引百餘家航天廠商加入,期望帶動產值達2,000億元。然而五年過去,相關效益遲未顯現。

  馬文君指出,審計部最新決算報告顯示,F-16維修中心的推動進度與宣稱落差甚大。報告指出,維修項目缺乏明確法源,整體能量尚未完成空軍認證程序,更令人關注的是,在影響妥善率最顯著的30項關鍵零附件中,僅有兩項能在台灣維修,其餘仍需送往國外。她質疑,若連最關鍵的零件都無法掌握在自己手中,“戰時怎麼可能等原廠技師飛來台灣?”

  馬文君強調,蔡英文總統政府當初高調推動的“亞太維修中心”如今形同空殼,不僅效能低落,技術移轉也毫無進展。台灣既已擁有亞太最多的F-16機隊,卻仍缺乏自主維修能力,“這樣的情況令人無法接受”。

  顧立雄回應表示,國防部已於今年5月28日要求空軍依《國防部委託法人團體從事研發產製維修作業要點》辦理,將所有現有與規劃中的品項納入產核報告,逐步補齊法規與認證流程。他指出,自2020年成立維修中心以來,漢翔已完成超過370項維修能量的籌建,戰機送往國外維修的平均時間也從原本的457天縮短到約200天,整體效率確有提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