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起台經濟部長龔明鑫、行政院長卓榮泰、台“農業部長”陳駿季接受質詢。(中評社 俞敦平攝) |
中評社台北10月21日電(記者 俞敦平)中國國民黨籍立委邱鎮軍今日在立法院院會質詢時,質疑台美關稅談判進度停滯,並批評政府在特朗普宣布新關稅後頻頻對美加碼採購與投資,懷疑是否“以採購換關稅”。行政院長卓榮泰回應,採購依“國家”需求與財政能力進行,投資屬企業自主行為,非談判條件。台經濟部長龔明鑫強調“台灣模式”以產業自主與政府金融支持為核心;台“農業部長”陳駿季則表示,100億美元農產品採購案由業者依需求辦理,不影響台灣農業。
台美“20+N”關稅談判架構已停滯多時,外界關注談判內容與台灣讓利幅度。近期特朗普政府宣布新一輪關稅政策後,台灣對美採購與投資承諾接連出現,包括4000億美元的產業投資與100億美元農產品採購,引發在野黨質疑政府“出血換關稅”。行政院方面則主張,相關合作屬市場行為與產業布局,並非談判籌碼。
邱鎮軍指出,台美關稅談判“停在20+N已經許久”,每次追問政府談判內容與稅率範圍,“都得不到具體答案”。他批評,“特朗普宣布新關稅之後,我們看到的是政府對美方加碼採購與投資,一項接一項。這是不是拿來跟特朗普政府交換條件?”
卓榮泰回應,採購是基於台灣需求與財政能力,“政府對外採購是為了國家利益與產業需要,不是交換條件。”他說,企業對美投資多屬自主行為,政府無法指揮業者投資金額或地點,只能在行政程序與金融保證方面提供協助。
龔明鑫補充說明,政府推動的是所謂“台灣模式”,也就是由產業自主投資、政府提供金融支持,並與美方合作建構“產業聚落”。他解釋,“這個聚落的形成,需要美方在土地與行政作業上給我們協助,讓雙方業者能共同發展。”
邱鎮軍隨即質疑,“我希望你們是去談判,不是去美國接任務。”卓榮泰回答,“我們是去完成國家交付的任務,不是去接美方的任務。”邱回嗆,“不要把台灣都賣了。”卓則回應,“我們會談得很好的,請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