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國防部長顧立雄接受媒體採訪。(中評社 俞敦平攝) |
中評社台北10月21日電(記者 俞敦平)針對F-16V戰機交付延宕與台美防務合作進展,台國防部長顧立雄今日受訪時表示,雙方正透過“管制會議”密切協調,但明年底是否能如期交運全部66架新戰機仍具挑戰。他強調“國防”建軍以實力為基礎的嚇阻戰略,並指出,防空整合計畫“台灣之盾”(Taiwan Shield)將於年底預算案中提出說明;至於是否因延宕對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開罰,顧立雄則拒絕正面回應。
面對軍售與台美防務合作議題,顧立雄今日受訪時針對F-16V新戰機交付進度作出說明。原定於2026年底前完成交付的66架F-16V戰機,傳出延宕,引發外界關注。顧立雄指出,台美雙方目前正透過“管制會議”緊密協調,針對軍售裝備交付、後勤支援等項目保持密切溝通。他表示,“我們可以預期到明年會有交付,但是否能夠交付全部交運完畢,在這一點事情上確實有它的挑戰性。”
顧立雄說,國防部已掌握相關情況,並與美方針對生產與測試節點展開修正溝通。“相關問題已在改善當中,我們當然還是期望能夠盡速完成建造與交付。”顧立雄強調,台灣同步強化後勤維修、飛行訓練與基地設施整備,以確保戰機交付後能即時投入使用。
當被問及若延宕持續,台灣是否會依合約規定對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開罰時,顧立雄則未正面回答,僅表示雙方維持緊密溝通,並未進一步評論是否採取制裁或罰則。
對於外界質疑軍售進度可能影響防衛能力,顧立雄重申,台灣“國防”戰略核心在於“以實力為基礎的嚇阻”,而非依賴單一武器系統。他指出,“嚇阻就是以實力為基礎,然後來確保台海和平穩定現狀的維持。”他強調,建軍計畫將依節奏推進,不讓任何外部變數影響整體戰力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