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輝達、台積電在美開花 翁履中:台灣警訊
http://www.crntt.tw   2025-10-20 15:22:13
黃仁勳(右三)日前造訪台積電亞利桑那廠(AZ廠),宣布首款在美國製造的Blackwell晶片,即出自台積電AZ廠。(輝達官網)
  中評社台北10月20日電/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出席台積電亞利桑那廠慶祝儀式,強調“全球最重要的晶片,現在在美國製造”。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20日指出,這項合作雖令人振奮,但對台灣而言,“技術榮光不等於戰略優勢”。他提醒台灣必須思考如何從中真正“收穫果實”,否則恐淪為被邊緣化的供應者。

  翁履中20日在臉書表示,台積電在美國製造AI晶片,這當然是技術實力與全球競爭力的展現,也是一個值得驕傲的時刻。但他還是要逆風提醒,台積電強,如果沒有整體策略配合,就不等於台灣更強。台積電在半導體製程上依舊領先全球,但當它的核心製造與投資逐步轉移到美國、日本與歐洲,台灣在這場產業鏈中的“主導位置”正在慢慢被稀釋。

  翁履中指出,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說“未來最重要的晶片在美國製造”,這句話其實道出了另一層意涵:美國最需要的生產線,未來可以不再依賴台灣。這並非政治表態,而是現實布局。當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都以國家安全為名推動“晶片回流”,當全球AI競賽聚焦“供應鏈安全”與“科技主權”,台積電的國際佈局就不只是商業決策,而是面對政治與地緣戰略的反映。

  翁履中強調,台積電的成功讓台灣受惠,但當台灣之光逐漸成為“美積電”或更準確地說“全積電(Global Semiconductor)”時,台灣雖仍有名分,卻不再是利益核心,甚至可能逐漸失去決策主導地位。不能只看到“台積電三個字”就覺得台灣在贏。名稱裡有台灣,不代表利益都回到台灣。

  翁履中提醒,鳳凰城的工廠會帶來高薪工作、帶動地方供應鏈、吸引人才——但這些都發生在美國,不在台灣。未來的技術資料、人才培育、上下游關鍵供應商,也會隨著投資與政策往外走。這是一種“實質去台化”,儘管過程可能緩慢,但趨勢已經明確。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