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委林倩綺。(中評社 俞敦平攝) |
中評社台北10月17日電(記者 俞敦平)在立法院今日的“國是論壇”中,中國國民黨籍立委林倩綺以“南島文化鏈結外交”為題發言,主張外交應從文化連結出發,而非侷限於政治與經濟援助。她指出,台灣與太平洋三個“邦交”國同屬南島語系,應善用文化淵源作為外交優勢,推動具文化深度的交流政策,讓台灣成為南島文化研究與國際合作的核心樞紐。
近年台灣在國際外交上面臨挑戰,“邦交”國數量減少,外交空間受限。當前台灣在太平洋地區僅剩帛琉、馬紹爾群島與吐瓦魯三個“邦交”國,這些國家與台灣同屬南島語族文化圈,擁有相似的航海傳統與歷史脈絡。如何鞏固太平洋“邦誼”、深化實質交流,成為當前政府的重要課題。
林倩綺在今日“國是論壇”中提出“南島文化鏈結外交”構想,主張外交應從文化出發,以人文理解為橋梁,展現台灣軟實力。她指出,司法院近期設立“原住民族專庭”,要求司法官接受原住民族文化與社會背景訓練,這是一項象徵制度對文化理解重視的進步。林倩綺認為,外交體系也應借鏡此做法,建立文化敏感度與歷史視野,讓對外關係不再只是金援與儀式,而是建立在相互理解之上的長期合作。
林倩綺表示,台灣與三個太平洋友邦之間的文化聯繫,是最天然、最獨特的外交優勢,卻長期被忽視。當前外交仍以政治協商與經濟援助為主軸,缺乏文化層面的深度鏈結,導致交流多停留在短期計畫與表面互訪。她建議,外交部應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合作設立“南島文化外交培訓班”,讓涉外人員具備南島文化素養與基礎認識,強化第一線的文化溝通能力。
林倩綺並提議,政府可推動“南島文化研究國際合作網絡”,整合學術界、原住民族與文化專業人才,使台灣成為南島文化研究與保存的核心樞紐。她指出,南島文化不僅是原住民族的歷史,更是全體台灣人的根,代表台灣與太平洋共享的精神血脈。
“文化是最深的力量,外交若能從文化出發,就能建立真正的理解與友誼。”林倩綺強調,唯有透過文化連結,才能鞏固“邦誼”、拓展交流,讓世界看見台灣的文化厚度與人文價值。她呼籲政府將文化作為外交新軸線,讓台灣在太平洋這片藍色家園中展現更深、更持久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