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拋台灣地位未定論 蔡東杰:兩面手法
http://www.crntt.tw   2025-09-16 00:24:26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特聘教授蔡東杰。(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9月16日電(記者 方敬為)美國在台協會(AIT)13日表態“台灣地位未定”,引發議論。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特聘教授蔡東杰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美國的“中國政策”一直都是採取兩手策略,一邊是“一中政策”另一邊就是“台灣地位未定”,後者是“伏筆”,有需要的時候會被翻開來。由於美中的關稅談判進展緩慢,最近傳出中美領袖可能會面談判,特朗普政府此刻拋出相關議題,對中方施壓意味濃。

  蔡東杰提到,美國打這張牌的效果“可輕、可重”,倘若美國使力太強,那台海形勢可能掀起波瀾,安全風險就會相對較高。

  蔡東杰,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中興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前瞻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政治研究所終身特聘教授、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日韓總合研究中心主任等職,並擔任中華當代兩岸學術交流協會理事長等職。

  針對AIT支持台灣地位未定論,蔡東杰表示,其實美國從1950年代以來,其“中國政策”就是採取兩手策略,這並不稀奇。從1950年代以來一直如此,美國的中國政策其實是有的兩個部分,一個是所謂的“一中政策”,另一個就是所謂的“台灣地位未定”,對美國來說,兩者都是同步存在的政策,只是看“何時、何地、如何使用”而已。

  蔡東杰進一步說,美國兩者都會把握住,其實就是幫自己保留手牌與籌碼,當美國認為,此刻在對中國方向的博弈需要打某一張牌的時候,就會採取必要行動。舉個例子,美國第一次韓戰結束之後,1954年與中華民國簽訂了“中美共同防禦協定”,基本上美國白紙黑字承諾要防衛中華民國政府當前所屬範圍。

  可是,他指出,美國國會在隔年1955年又通過了“台灣決議案”英文是“Formosa Resolution”,美國把台灣稱為福爾摩沙。1954年美國才與撤退來台的“R.O.C”政府簽署共同防禦協定。隔年又通過Formosa Resolution,國會授權政府去保衛台灣,這就是奇怪之處,既然1954已有防禦協定在前,為何還需要“台灣決議案”?這就是美國兩面手法的典型案例。

  換言之,蔡東杰表示,1954年簽署共同防禦協定的對象是“R.O.C”,但隔一年出台的Formosa Resolution連“台灣”二字都避掉了。這就是美國同時保留的伏筆。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