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出席“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活動致詞。(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敦煌6月27日電(記者 方敬為)馬英九26日出席在敦煌研究院舉辦的“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活動,強調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共享中華文化,再次倡議“合作與和平”,並提及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及多樣性,與賴清德日前展開“團結十講”,鼓吹台獨並直言要“打掉雜質”等內容,形成強烈對比,一邊是和平,另一邊是鬥爭,對台灣內部的影響值得觀察。
馬英九一行26日下午出席在敦煌研究院舉辦的“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活動,包括國台辦主任宋濤、甘肅省委書記胡昌升、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程亮等人與會。
馬英九在會中致詞時強調,中華文化是兩岸共同珍貴資產,也是根源,中華文化早已深植於台灣社會,任何的文化清洗都不會成功!似隔空回應賴清德的“團結十講”。
賴清德22日出席“國際扶輪社”活動,發表“團結十講”系列首場演講以“國家”為主題,重申台灣具備“國家”四要素,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擁有台灣”。再次重申“兩岸互不隸屬”論述;並且在25日發表第二講,主題為“團結”,卻在內容中號召群眾要以選舉罷免“打掉雜質”,引發爭議。
賴清德一系列的舉措,外界解讀是在替7月26日的立委大罷免投票衝刺,透過極端的論述凝聚綠營基本盤,然而,相關作法似乎只對團結民進黨基本教義派有幫助,對台灣社會的族群和諧及團結事實上反而有負面影響,甚至在兩岸關係方面也產生動盪的風險,台灣的整體安全形勢因此受到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馬英九6月14日至27日率台灣青年赴大陸交流,設法在兩岸關係上爭取緩和與降低敵意的空間,並在賴清德發表第二講後隔天,出席在敦煌舉辦的“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活動,重申兩岸和合,並彰顯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及多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