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光39反無人機系統。(台軍聞社提供) |
中評社台北3月18日電/台國防部長顧立雄明日將赴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報告最新版《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報告內容指出,台海作戰型態出現6大轉變,包括犯台戰略預警時間縮減;戰場透明度提高;遠距武器及無人系統快速發展;敵攻勢電子戰結合硬殺攻擊威脅甚鉅;地面作戰與防空作戰型態改變;以及敵方將採多領域攻擊等,須仰賴全社會支持、迅速有效動員全民總力支持作戰。
今年度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也將台美軍事交流合作的方向,置於第6章“鏈結區域強化集體嚇阻”的第1節“深化台美軍事交流”,成為獨立章節,內容顯著增加。
此外,報告中也提出,“國防”戰略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善用台灣地理防禦優勢及各式武器裝備,發展“多域拒止、韌性防衛”軍事作戰整備方向。將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 3%以上的目標。
依《“國防”法》第31條規定,在每任總統就職後10個月內,台軍方應向立法院提出《4年期“國防”總檢討》。對此,台軍方遵循賴清德的防務理念與政策指導,擘劃重要防務施政方向及具體政策。自去年起,即由各聯參組成專案小組展開編纂作業,並邀請相關單位、諮詢委員廣納建言。
台國防部強調,美國為台灣重要戰略夥伴,與台灣軍事交流合作密切,協助台灣提升自我防衛能力。軍方將在既有合作基礎上,持續維繫台美溝通管道,推進多領域、多層次的防衛安全戰略合作,共同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至於合作交流方向,國防部說明,未來規劃在高層戰略及國安政策對話互訪、觀摩操演、情資分享、作戰議題研討、聯合兵推、軍備科研及“國防”產業合作等方面,逐步拓展及深化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