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片供應鏈韌性—共創全球永續半導體產業”場次來賓大合影。(中評社 張穎齊攝) |
中評社台北3月17日電(記者 張穎齊)由台外交部與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主辦的第8屆玉山論壇,17日在台北萬豪酒店舉行。菲律賓、捷克、波蘭的官方代表領袖在論壇上表示,要加強與台灣半導體的供應鏈合作關係,共同面對地緣政治變化的挑戰,並減少對特定國家的依賴度,壯大歐、亞半導體產業。
台外交部、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主辦的“2025年玉山論壇-新南向+:台灣、印太與新世界”,為期2天於17、18日在台北萬豪酒店舉行,17日下午場次三“晶片供應鏈韌性—共創全球永續半導體產業”,主持人為台經濟部政務次長江文若,與談者有日本前眾議員暨自民黨前幹事長甘利明、菲律賓金融銀行獨立董事、貿易暨工業部前部長巴斯夸(Alfredo E. Pascual)、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捷克參議院外委會主席費雪(Pavel Fischer)、波蘭投資貿易局長迪加(Andrzej Dycha)、台灣默克集團董事長李俊隆。現場約百人。
菲律賓金融銀行獨立董事、貿易暨工業部前部長巴斯夸(Alfredo E. Pascual)表示,半導體是菲律賓重要的系統,菲律賓主要負責封裝測試(ATP),是共應鏈的重要一環,菲律賓ATP占全球市場6成,也與台灣有緊密合作夥伴關係,在2.5D、3D科技也有優勢,面對晶片製造愈來愈複雜,封裝測試要求也增高,菲律賓有好人才可提供,擁有4千萬名15到34歲的青年人口,96%英文能力流暢,菲律賓在亞太、中國大陸、台灣、日本間也是重鎮,並擁有呂宋經濟走廊,菲、台可共同開發晶圓廠,減少對外國的依賴度。
捷克參議院外委會主席費雪(Pavel Fischer)表示,賴清德有提到台灣是矽盾AI人工智慧之島,台灣是高階尖端科技的重鎮,而他的捷克來自歐洲內陸國,以工業、“國防”、汽車產業經濟為主,也有健康醫療AI技術產業等,但面對疫情,發現醫療產業有些脆弱;2022年發生俄羅斯非法併吞烏克蘭行動,捷克過去都太仰賴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核能電廠燃料,但發現時為時已晚,現在正在短時間內降低對俄羅斯的依賴度,不再向俄羅斯進口,用其他替代能源。
費雪說,俄羅斯、中國大陸並不將一些國家當成平等夥伴,因此捷克要與有善意的國家合作,捷克與台灣政府會在半導體產業進行結盟、攜手合作。台灣對捷克有大幅投資、設施開設,在德國投資了台積電,台積電也就未在德國、捷克、波蘭交界處,離捷克首都布拉格僅2小時車程,台灣與布拉格也有直飛班機。台積電帶來很多操作員人力,是全球半導體重鎮,捷、台緊密合作。
波蘭投資貿易局長迪加(Andrzej Dycha)表示,歐洲半導體發展原本滿壯大的,但現在整個供應鏈轉移到亞洲,面臨新的地緣政治、戰略秩序挑戰,因此更要重視半導體產業的韌性。德國、捷克、波蘭三國交界處,有打造新的歐洲半導體之谷。波蘭與台灣有共通處,都很勤勞、積極,波蘭汽車產業吸引日本等外資,也著重電子、電池生產,德、捷、波會是歐洲下個10年的成長引擎。感謝台灣20、30非常有智慧分享半導體知識給歐洲,波、台一起成長,波蘭也會與丹麥、挪威一起合作。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他相信半導體是需要國際產業合作,世界各地都有新的晶圓廠建置,沒有單一國家或公司能悶著頭獨自進行,美國的設備材料很強,但韓國記憶體強、歐洲設備材料設備也強、日本更主導50%材料。他認為美、日、歐、台、東南亞東南亞、印度都有合作。
曹世綸說,半導體產業正面對四大挑戰,包括地緣政治、供應鏈重組、永續性、人才短缺,因此技術需要突破。台灣從2019年就意識到未來會有半導體人才短缺問題,蔡英文總統執政時就有很快的反應,因此對全球布局、滿足客戶需求、並增加在地韌性,包括台積電在日本、美國、歐洲都有投資,台灣半導體雖占較大比例,但不會讓產業發展出現瓶頸,不會威脅到其他國家。
台灣默克集團董事長李俊隆表示,台灣半導體封裝測試高居第一名、IC設計第二名,目前還缺少材料設備這塊拼圖,但希望建立起來,完整整個半導體產業鏈。
隨後晚宴由台外交部長林佳龍宴請海內外來賓,18日還有最後一天4場次論壇、午宴。
台外交部、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主辦的“2025年玉山論壇-新南向+:台灣、印太與新世界”,為期2天於17、18日在台北萬豪酒店舉行,17日下午場次三“晶片供應鏈韌性—共創全球永續半導體產業”,主持人為台經濟部政務次長江文若,與談者有日本前眾議員暨自民黨前幹事長甘利明、菲律賓金融銀行獨立董事、貿易暨工業部前部長巴斯夸(Alfredo E. Pascual)、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捷克參議院外委會主席費雪(Pavel Fischer)、波蘭投資貿易局長迪加(Andrzej Dycha)、台灣默克集團董事長李俊隆。現場約百人。
場次共有8場,17日有4場“智慧解決方案─呼應國際淨零轉型新趨勢”、“智慧醫療新紀元─建構區域健康共同體”、“晶片供應鏈韌性—共創全球永續半導體產業”、“智慧運輸新標竿─數位創新鏈結世界”;18日有4場“亞洲前瞻圓桌對話─印太共同新願景”、“台灣形象論壇─從軟實力到暖實力”、“智庫論壇─建構“新南向+”智庫走廊”、“NGO論壇─打造“新南向+”INGO樞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