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前眾議員暨自民黨前幹事長甘利明有“日本半導體政策推手”之稱。(中評社 張穎齊攝) |
中評社台北3月17日電(記者 張穎齊)針對台積電將加碼投資美國1千億美元,有“日本半導體政策推手”之稱的日本前眾議員甘利明(Amari Akira)17日在台北舉行的玉山論壇表示,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廠正緩緩地上軌道,晶片良率竟比台灣還高,原因在於1300名職員都是台灣員工,而美國基層勞工問題嚴重、下班就要離開,他認為台積電美國廠未來不可能都讓美國人來完成,整個晶片供應鏈也不可能都由美國單一國家來完成。
甘利明現年75歲,1983至2024年11連霸眾議院議員,曾經擔任安倍晉三內閣經濟產業大臣、自民黨幹事長,曾是主導日本半導體戰略靈魂人物。
由台外交部與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主辦的第8屆玉山論壇,17日在台北萬豪酒店舉行。17日下午舉行“晶片供應鏈韌性—共創全球永續半導體產業”場次。
甘利明強調,美國總統特朗普希望整個晶片供應鏈都在美國,這件事是不可能的。他認為應由有相同價值觀的同盟,一起發揮強項,而不是全都放在美國,比如日本、台灣製造,比利時研究IC,英國、荷蘭艾司摩爾ASML、韓國也有研究設計,東協國家負責材料等,擁有完整的國際晶片供應鏈,不過也要小心資訊外洩的風險。
甘利明演講表示,台積電要投資美國1650億美元,亞利桑那州的廠雖遲緩,但漸漸走上軌道,他也很驚訝發現,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的晶片良率竟比台灣還高,非常不可思議,背後原因在於亞利桑那州的1300名職員,統統都是台灣員工,都是台灣技術員來指導。當然未來不可能都不用美國人,但美國人也無法代替台灣人,因高階製程需要相當高的難度,高中階人員都需要。
甘利明說,關於台積電的工程師、技術工人、高階精密技術人員,在美國當地會有人才,但針對基層工作人員的勞動問題,相當嚴重,因美國人很關注保障勞工權益,下班就要離開,並沒有要將手頭上的工作做更好、更有工序的想法。因此他認為,在未來高階半導體工作中,美國台積電都不可能全由美國員工來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