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籍高雄市議員林智鴻。(中評社 蔣繼平攝) |
中評社高雄7月1日電(記者 蔣繼平)賴清德團結十講進行到第三講就引起諸多爭議,給藍白添不少柴火,外界關注可能對綠不利。民進黨籍高雄市議員林智鴻接受中評社訪問認為,大罷免因遭罷藍委採熱戰,兩軍對壘只有贏或輸,有如第二場大選,就是路線的選擇,他認為團結十講應該繼續辦下去,且要講得更清晰。他解釋,這種被攻擊方斷章取義的打法,是在大選規格常見的現象。
林智鴻,1984年生,台東人,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碩士。2018年當選高雄市議員連任至今。曾任綠委趙天麟國會辦公室執行長、前高雄市長陳菊市長辦公室副主任、陳菊任內高雄市新聞局主任秘書等職務。
賴清德近期推動的“團結十講”引發不少爭議,親綠名嘴溫朗東29日發文說此舉恐為“嚴重戰略錯誤”,並建議應儘早調整方向,以免影響整體政治動能與罷免行動。藍委吳宗憲30日則諷刺,若自己是民進黨的幕僚,當然會建議賴喊停,“但身為國民黨員,會希望賴清德講到20場!”
中選會20日宣布,首波24名藍委及停職中的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成立,7月26日投票。
林智鴻表示,整個大罷免進入兩軍大對決的情況,類似一場大選了,所以選舉過程中一定會有攻防,這很難免,現在看到賴清德被拿來攻擊的言論與片段,都是被斷章取義的。但當然攻擊方一定要找到破口來攻擊,主講方完整的論述一定無法在攻擊方這邊被呈現,這是一個以大選規格來看常見的選戰現象。
林智鴻認為,賴的團結十講應該要繼續辦下去,論述要講得更清晰,包括“國家”、“憲政”、人民等各種議題,其實透過直接訴求,與人民對話,讓人民知道台灣在內憂外患下,面對到的處境是什麼,需要更團結,才守得住這塊聖地。
林智鴻指出,因為在二階連署通過之後,遭罷免的藍委已經選擇熱戰,當被罷免的藍委選擇走上熱戰的時候,公民團體就更需要民進黨的資源與奧援,所以賴清德也在全代會上也提到要符合公民運動期待。這就是已經進入第二場大選的概念,所以就是一場路線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