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賴清德26日在府內召開記者會宣布提出史無前例的新台幣1.25兆元防務特別預算案,將與美國等合作打造“台灣之盾”系統。(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中11月27日電(記者 方敬為)賴清德投書《華盛頓郵報》感謝美國總統特朗普,並提出台灣將編列400億美元追加防務預算,26日進一步召開記者會親自宣示軍費要達到GDP的5%。民進黨政府在中美領袖及美日領袖陸續通話後,大動作向美國表忠,或嗅出國際形勢苗頭不對。
美國總統特朗普北京時間24日晚間致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5日上午再打電話給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時值中日關係緊張之際,3國領袖相互溝通,後續效應各界關注。從公開資訊來看,北京強調台灣回歸的重要性,再次劃定“台海兩岸是中國內政,外人不可干涉”的紅線;美方則聚焦行銷本土黃豆,敦促中國解除稀土出口管制等經貿面向。
雖然中美看似沒有交集,但根據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的說法,中美領袖通話是由美方主動,換言之,中方已充份表達立場,美國則提出需求。翌日,特朗普隨即又與高市早苗通話,即使高市沒回應通話是否觸及台灣議題,但按照脈絡來看,美國要求日本克制的可能性偏高。
可以觀察,高市早苗26日與日本在野4黨領袖舉行黨首會談時,根據媒體報導,高市對台灣議題態度趨於保守,她表示,日本與台灣“維持著非政府間的實務關係”,並指,日本已在《舊金山和約》放棄所有權利及權限,“沒有立場認定台灣的法律地位”。此外,關於“存立危機事態”的認定,高市也改口,“將依據實際發生事態的個別具體情況,由政府綜合所有情報來判斷”。
根據高市的態度轉變可以確信,美國大概率出手向日本施壓,這也讓先前積極站隊日本的民進黨政府立場尷尬,美國展現態度,要日本不要成為G2交涉的“麻煩製造者”,按民進黨政府唯美國馬首是瞻的政治路線,勢必得有所轉圜。
因此賴清德先是投書《華盛頓郵報》感謝特朗普,同時提出400億美元追加防衛預算,宣示軍費佔比目標要達到GDP的5%。這些都是基於美國過去一陣子對戰略夥伴的要求,所有經費最終都是流向美方。民進黨政府把握機會向美表忠,不希望成為美國下一個“敲打”的對象。
縱使民進黨政府的相關舉措,也會挑起台海形勢的敏感神經,但相比日本公然介入台海兩岸議題的衝擊性,可說是小巫見大巫,觀察中國大陸的態度,美國要從台灣身上榨取利益,不影響中美交涉,只要美國未逾越紅線,台灣方面的動作頂多只是內部事務的小打小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