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紀欣 |
中評社台北11月26日電(作者 紀欣)2025年即將進入尾聲,這代表21世紀已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在過去的25年裡,中國大陸在經濟、脫貧、科技和基礎設施方面取得顯著成就,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製造業國,今年10月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可望為2035年奠定堅實基礎。
相對的,進入21世紀後,民進黨已在台執政17年,由於它刻意製造“台獨史觀”、“倚美謀獨”,致使兩岸關係日趨複雜嚴峻,台海甚至出現兵凶戰危之勢,導致有西方媒體比喻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
不過,從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台灣光復80周年前夕,設立10月25日為“台灣光復紀念日”,司法單位又啟動空前嚴厲的手段打擊台獨頑固分子,可見大陸在反獨促統、爭取台灣民心的力度加大了、步伐加快了,這也使得台灣社會對“兩岸會不會統一”的討論,轉為何時統一?以何種方式統一?
不料,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竟於11月7日在眾議院說,“台灣有事”會觸及日本“存亡危機事態”,這不僅使中日關係頓時劍拔弩張,也再次向世人提出警訊:台海兩岸只要一天不統一,台灣就隨時可能被推向危險邊緣。尤其,台灣內部,不僅執政黨高調附和高市的主張,賴清德本人還以行動“給日本送暖”,連在野黨民代也多自詡為“友日派”,更爭先恐後組團赴日交流,令人不禁憂心:美國會利用中日形勢激化對台灣更加予取予求;中日萬一不幸擦槍走火發生衝突,台灣會首當其衝受害。
不過,正當台灣綠媒大肆報導高市在日本的民意支持度不降反升、中國對日本的各項制裁未必有效之際,習近平11月24日晚間親自電告特朗普:“台灣回歸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重要組成部分,中美曾並肩抗擊法西斯和軍國主義,當前更應該共同維護好二戰勝利成果”;特朗普則回應“美方理解台灣問題對於中國的重要性”。而且,次日上午,特朗普親自與高市通話,轉達了前一晚他與習近平的談話內容。
三位大國領導人的兩通電話當然會涉及其他議題,但不容否認,兩通電話的緣起及核心內容一定是:中國在事關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大是大非問題上,絕不會妥協退讓;日方應早日反思改錯,不要執迷不悟。這樣的內容,由特朗普本人告知高市,無疑強化了中方警告日本的嚴正立場。
事到如此,行政院長卓榮泰居然還強硬表示,“‘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完完全全的‘主權獨立的國家′,2300萬的‘國人′沒有‘回歸’的這個選項。”針對其發言,台灣民眾有權利知道:何謂“中華民國台灣”,以及其何時成為“主權獨立國家”?台灣回歸中國在80年前就已板上釘釘,80年來台灣既未獨立於中國之外,何須再次回歸?衹有四成選票的民進黨,有何權力決定2300萬台灣人民的選項?
這次高市事件證明了一件事:事緩則圓,但也怕夜長夢多;統一急不得,但更不能拖!
(作者紀欣,《觀察》雜誌發行人兼總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