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題:從教育與文化視角看“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的本質 作者:蔡偉政(漳州),閩南師範大學助理研究員、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摘要】2021年起民進黨當局在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美國為主要推廣場域,在海外廣建“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加快推進所謂的“華語教育2025計畫”。民進黨當局企圖藉新設的“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在海外著力宣傳所謂具備“主體性”的“台灣文化”,暴露了民進黨當局對外宣揚“文化台獨”、推進“實質台獨”的本質。此舉也反映出美國政府在文化教育領域繼續扶持反華力量、縱容支持台獨勢力牽制中國發展的政治企圖。為此,有關部門應研擬在海外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新政策新措施,繼續以孔子學院、華文教育等模式,著力推進海內外高校深度合作,積極運用新媒體平台工具,加快推進正本清源工作,全面遏制、消解民進黨當局廣設“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的不良影響。
台灣當局素來重視海外華文與漢語教育,國民黨當政時期,主要目的是要與大陸方面爭中華文化“正統”。2000年阿扁上台後,民進黨當局著手整合台灣各公立高校和民間教育機構的對外漢語教育推廣工作。2004年成立隸屬台教育部門的“對外華語文教學政策委員會”,2006年成立“對外華語工作小組”,在台灣師範大學成立“全球華語文教育項目辦公室”,建立“全球華語文信息網”,以達到統合出海的效果。這階段,民進黨當局開始以“台灣同心理論”包裝“文化台獨”,有目的地輸出“台獨價值觀”與“台獨史觀”。2016年,蔡英文總統上台,民進黨重新執政,除在歐美開展海外華文教育外,還加大對“新南向地區”的“台獨課綱”輸出。
2020年蔡英文總統連任後,台灣當局以“美台教育倡議”的簽訂為契機,依托僑校、僑團,於2021年7月在歐美各國推動成立“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此類中心是民進黨當局企圖通過華語文教育培植台灣的海外支持力量,拓展台灣“國際文化空間”,以達到“倚外謀獨”目的的輔助機構,成為民進黨當局“文化外交”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當警惕其對國際中文教育格局的消極影響。
一、民進黨當局廣設“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的基本情況及本質剖析
(一)民進黨當局廣設“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的背景及策略
“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的大幅度推廣在時間尺度上始於美國政府對孔子學院的打壓。孔子學院是中外本著市場需求和“相互尊重、友好協商、平等互利”的原則成立的合作項目,在增進民心相交、促進雙邊關係及推動和平共處上起到很好的橋梁作用。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後,美國政府開始對孔子學院進行所謂“間諜活動和知識產權失竊”的污名化。2020年,時逢美國大選與新冠疫情爆發叠加期,美國再次將矛頭指向孔子學院,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布將孔子學院美國中心登記為“外國使團”,誣稱為“擴大北京的全球宣傳和惡性影響的行為實體”,并“希望美國大學在今年年底之前關閉所有孔子學院”①。2020年10月,美國尚有112所孔子學院,據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衹剩17所。
基於美國群體對中文學習的廣泛需求,2020年10月,美國一邊對在美孔子學院進行施壓,一邊謀求從中國大陸以外地區開闢新的學習渠道,對外公布了“語言學習計畫”。台當局嗅到這個機會,台僑務部門負責人童振源表示,中國大陸孔子學院在國外遇冷,這是台灣地區“拓展海外華語文市場最佳契機”②。美國政府抓住台當局與美強化勾連和“文化謀獨”的急迫心態,在同年的12月,“美國在台協會”與台灣當局駐美“代表機構”簽訂“台美國際教育合作瞭解備忘錄”,建立美台語言教學合作關係,之後,僅在2021年這一年,台當局就依托僑校(團)設立18所“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其中美國15所;第二年又新增29所,其中美國增設22所。截至2024年底,美國政府已允許或助推台當局在美成立66所“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
(二)台當局廣設“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的指向和基礎
“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是台灣地區海外華文教育發展的階段性產物,伴隨著民進黨當局“文化去中”的教育和宣傳,“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的政治目的更加明顯。
1.宣揚“台灣文化”是“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辦學的主要內容
台灣海外華文教育內容因為民進黨推行“文化台獨”而發生變化。上世紀50年代,國民黨《當前僑務綱領》明確指出僑教的作用為“給僑胞能繼承祖國文化之傳統”③。“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作為在民進黨上台之前最有影響力的華文教育學術組織,在台僑委會支持參與下編寫了《中國民間節日》《中國唐朝的詩》《中國書法》等中華文化系列教材,并將《台灣鄉土教材》分為台灣篇、閩南篇、客家篇。
20世紀90年代後,“台獨課綱”在台灣地區開始實施,到2000年僑委會開始將海外華文教育的重點轉移到“台僑”,有針對性地放棄部分華文教育陣地。2021年,僑委會推出“‘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聯繫輔助要點”,要求如果僑校、僑團要設立“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須配合台灣當局的僑教政策,協助推展繁體中文及“台灣多元文化”。2021年9月,童振源在美國新澤西州“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揭牌儀式時表示,該中心將是“在美國主流社會推廣台灣特色的‘華語文學習機會’”。
從“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的規劃到後來對僑校、僑團辦學的規範,從辦學選址到教師的遴選和培訓,台當局無不強調了“台灣文化”的“主體性”,正如2023年12月賴清德公開宣稱的“如果衹有科技、沒有文化,國際上不會知道台灣是誰”那樣,民進黨當局一直致力於向國際推廣所謂的“台灣文化”,藉以彰顯其價值取向和“台灣文化”所謂的“獨立性”和“西化特徵”。
2.“台獨課綱”的構建為台當局廣設“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提供了教材基礎
“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對教材選用有嚴格規定,必須使用台灣當局僑務部門自編的中文教材教學,如《五百字說華語》《一千字說華語》《學華語,向前走》《來!學華語》等,若自費購置外版中文教材,必須經僑務部門審批同意。必須指出的是,文字是文化的記載,是記錄和傳承中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每個字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典故和精神內涵,講授每個字的過程就是講授中華文化的過程,因此教授漢字和華語的內涵從來不是簡單局限在簡體字還是繁體字的筆畫字形。
從李登輝推廣《認識台灣(歷史篇)》開始在教化認知中“去中國化”,到阿扁推出“95課綱”“98課綱”、蔡英文總統推出“106課綱”“108課綱”,再到賴清德所謂“2個承諾、8項主張”的“文化政見”,從課綱、語言、歷史、宗教信仰等方面不斷“去中國化”,試圖徹底斬斷台灣與大陸各方面聯繫,“台灣文化”已然偏離中華文化的正道,在此基礎上進行海外華語文教育,其本意就是對“台獨課綱”的再傳播。
3.“台獨教育”為台當局廣設“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提供了師資基礎
在“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師資配備方面,台灣當局僑務部門注重選拔具備“台灣文化”的教師擔任,“如在教師、行政人員和助教選聘時以具有所謂‘中華民國國籍’或來自台灣地區的人士為優先,嚴格限制持有中國大陸、港澳護照的人士從事教學工作”④。除此之外,台僑務部門還通過舉辦定期的“海外華文教師研習會”“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師資認證培訓專班”,對“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教師的能力進行提升。在這選拔和培訓過程中,具有“台灣文化”是基礎標準。
當前,台灣的教育環境發生普遍性的消極轉變。按賴清德推動“文化台獨3.0”趨勢來看,“108課綱”很有可能延用至2029年,屆時將纍計有400萬人接觸“去中國化”教科書,“特別是承擔教師教育人才培養主要任務的台灣重要高校經‘台獨’執政當局重點管控和持續改造,淪為‘台獨教育’大本營”⑤。在民進黨近30年的策劃和政治影響下,台灣地區培養和選拔出來的師資已然具備“文化台獨”性質。
(三)美國政府對“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的蓄意扶持
台灣的海外華文教育一直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持與利用。在上世紀50年代,國民黨當局啓動海外華文教育,美國政府為了防止華僑生活區發生共產主義運動,便鼓勵支持台灣的僑教政策,“資金援助僑教學生的往返旅費、醫藥費、娛樂等費用,赴台的僑生幾乎由美國承擔相應的費用,甚至派遣人員進行僑生的生活學習等輔導工作”⑥。在“台美國際教育合作瞭解備忘錄”簽訂後第二天的發布會上,時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表示,台灣地區可以、而且應該扮演取代中國大陸孔子學院的重要角色,并表示美國樂於提供英語教學,以支持台灣當局制定的“2030年全面雙語化”目標。之後,美國官員接受童振源竄美拜訪;美台舉辦“華語教學國際高峰會”;美台會談擬定中程規劃等等,美台在教育領域的接觸和合作持續加深。
在師資的補助上,2025年1月20日,台當局發布《教育部補助華語教師赴美國Yinghua Academy任教通告(114010T) 》中顯示,前往美國任教的華文教師將獲得“比照該校一般教職員,校方負責部分保險費用(健保、牙保及人壽保險)”“校方將協助尋找住所”⑦等美方資助;在支持助教方面,2025年1月22日發布的通告顯示,前往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的助教也可獲得“可旁聽印第安納大學課程”“有機會參與115年印第安納大學暑期班教學”“免費參與美國OPI培訓工作坊及其他培訓”等⑧美方資助。
美國政府還極力支持台當局推進“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有關“主體性台灣文化”的教育。2021年1月,酈英傑在出席活動時表示,美台教育合作不衹是要教中文和學英文,同時也要更全面地向學中文的美國學生講述“台灣的故事”;同年11月,“美國在台協會”人員馬明遠在出席“華語教學國際高峰會”時也表示,“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讓更多美國人學習華語及“台灣文化”。
由此可見,美國政府對於台灣海外華文教育的刻意拉攏和資助,特別是允許和鼓勵在美台教育交流中傳播“主體性台灣文化”,對台灣當局來講是極大的鼓舞,也是台當局將海外華文教育重心從“新南向”轉為以美國為主要場域的直接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