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在南京大學兩岸關係研討會上,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王海良關於“中美關係戰略性趨穩對兩岸關係具有約束性影響”的論斷,勾勒出當前台海博弈的核心特徵。隨著中國實力持續躍升,美國在台海問題上的戰略空間正被不斷壓縮,其慣用的“台灣牌”日益淪為代價高昂的雞肋。
中國崛起重塑了台海力量天平。王海良點明,大陸在地緣、經濟、軍事上的壓倒性優勢,使美國難有勝算。台灣近在咫尺,經濟命脈繫於大陸,軍事上更無戰略縱深可言。而美國深陷全球戰略困境,不可能為台灣付出“霸權重塑”的慘痛代價。這一力量格局的變化,迫使美方不得不重新評估台海政策的成本與收益。
特朗普政府的“交易型”對台策略,恰恰折射了美國的戰略窘境。王海良犀利指出,特朗普政府只需確保台海“不打仗”,即可對各方交代——這一底線思維背後,是赤裸裸的利益算計:一面通過晶片產業轉移和軍購訂單掏空台灣,一面維持其“老大”顏面。
歷史大勢已清晰刻下注腳:中美關係的戰略相持,使大陸在台海棋局中握緊主動。美國“以台制華”的舊劇本,正被大陸崛起的力量現實改寫。台灣問題的最終解決之道,不在美國的搖擺算計,而在兩岸同胞共同把握民族復興的歷史機遇。當大陸持續以實力築牢底線,以融合增進福祉,台海和平統一的路徑將愈發清晰可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