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國民黨將於10月18日舉行黨主席選舉,此前國民黨剛在7月26日與8月23日以31:0完封全數挺過大罷免,重燃東山再起的希望。本次選舉不僅是黨內領導權的爭奪,更是國民黨未來路線與策略方向的重大轉捩點。
根據國民黨中央已公告的作業時程,9月4日至5日為黨主席擬參選人登記時間;10月18日上午8時至下午4時投票,下午4時後開票;11月1日召開全代會,進行新舊黨主席交接。
最被看好、也為藍營普遍所期待的台中市長盧秀燕24日宣布不選之後,前立委鄭麗文、現任立委羅智強相繼宣布參選。除鄭、羅之外,已表態參選者還包括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孫健萍、前彰化縣縣長卓伯源、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前國民黨副秘書長張雅屏。距9月4日至5日擬參選人登記時間還有10天時間,相信還會有人加入戰局。
國民黨主席任期4年,將跨越2026年台灣縣市長選舉、及2028年台灣大選,新任黨主席肩負帶領全黨贏得2026地方選舉及2028重奪政權的重擔。此外,如前所述,今次黨魁之爭也關乎國民黨未來路線與策略方向的調整與選擇,對兩岸關係、台美關係未來走向影響重大。
多年來,國民黨存在不同路線之爭。因為沒有堅定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與理念,只跟著民進黨所塑造的意識形態走,國民黨已多次深陷困境。7月26日與8月23日兩輪大罷免結果表明,民進黨的“抗中保台”路線被選民唾棄,台灣主流民意希望兩岸恢復正常往來,改善關係。此時正是國民黨順應民意,真正走到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路線上的時候。
國民黨黨主席選舉一個多月後舉行,新黨魁固然受矚目,國民黨的未來路線更應受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