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賴清德近日陸續展開“團結十講”,前四講內容引發不少爭議,批評者指其做法適得其反,加劇島內的政治分歧,同時引發大陸的憤怒反應,連綠營人士都開始出現批評的聲音。
賴清德第一講談猛獁象,第二講喊打掉雜質,第三講稱表決不是多數就贏,弄錯1946“制憲”台灣有派代表的史實。賴清德昨天發表的是第四講“國防”,指在野黨大砍“國防”預算。藍營昨天回應指賴清德惡性不改,又再造謠,只會操作“大罷免”怪罪藍白,是削弱台灣安全的罪人。台北市長蔣萬安“希望賴清德繼續講”,民眾關心的議題是用電、關稅等,而不是只搞政治不做正事。
前立委郭正亮認為,賴清德讓“大罷免”變熱戰,助藍營催票。藍委本來須組織動員,拜託支持者出來投不同意罷免,但賴清德聚焦讓“大罷免”變成熱戰,讓嚇壞的中間偏藍都會出來投票。郭正亮認同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觀點,罷團希望冷,因為他們有基本盤;國民黨希望熱,對國民黨有利,現在看來是熱戰,是賴清德造成的。
偏綠名嘴溫朗東也認為,賴清德“團結十講”是嚴重戰略錯誤,影響“大罷免”。溫分析,近期民調及輿論氛圍顯示,藍白陣營正在形塑“對抗賴清德”的態勢,賴的高調發言與公開交鋒,使焦點從“大罷免”議題轉移,主軸失焦。台獨人士蔡丁貴指賴清德的“文膽草包”,“完全不懂罷免團體的心意”,“團結十講”的招魂模式不會有效果。
台灣“大罷免”7月26日首波投票,因賴“十講”效果不佳甚至反效果,藍營或能暫鬆一口氣,深綠則盼賴盡快調整喊停。近期賴清德民調持續下探,如果藍白陣營形塑的“對抗賴清德”的態勢成形,民進黨推動的“大罷免”必受衝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