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今日頭條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林伯雍析高市早苗涉台言論 引發美中日博弈
http://www.crntt.tw   2025-11-26 01:07:29
政大東亞所助理教授、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林伯雍接受訪問。(中評社 俞敦平攝)
  中評社台北11月26日電(記者 俞敦平)政治大學東亞所助理教授、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林伯雍接受中評社專訪時指出,近期東亞的劇烈波動,看似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日本有事”答詢所引爆,但真正牽動局勢的,是中、美、日三方同時在烏克蘭戰爭、台海局勢、日本安全角色與美國全球戰略調整之間進行的多層互動。這一連串事件從高市答詢、中國大陸反制、解放軍軍演,到美國提出俄烏“28點和平方案”、中美各說各話,再到特朗普旋即致電高市,呈現出一幅交錯複雜的區域權力布局。

  林伯雍是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分校洛克斐勒學院政治系博士。現任政治大學東亞所助理教授、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研究專長涵蓋國際聯盟政治、國際衝突與安全政策與區域安全。

  林伯雍表示,高市的發言固然具有政治敏感性,但若從國際安全的結構觀察,中國大陸真正的憂慮其實不在台灣,而在日本。台灣雖是北京外交與宣示重點,但日本若藉“台灣有事”強化武裝、突破美日安保條約長期扮演的“軟木塞”,將改變東亞的軍事力量平衡,使日本重新成為區域主要軍事強國,這對中國大陸而言才是更深層的戰略風險。因此,高市一句話迫使中國大陸必須展現決心,不僅是對內政治需要,更是避免東亞其他國家誤判形勢,讓“台灣安全共享”成為新的區域共識。

  在這個背景下,北京選擇透過外交抗議、經貿施壓以及軍演升級回應高市的答詢,以維持自身的“決心名譽”。但正因為強烈反彈可能讓日本擴大軍備、進一步強化與美國的安全連動,北京反而陷入兩難。中國大陸既要展現反制能力,又不能讓日本以此為由走向全面軍事正常化,因為這將引發韓國、澳洲、菲律賓等國的連鎖效應。林伯雍指出:“中國大陸最害怕的不是台灣本身,而是區域內逐漸形成‘台灣有事,大家都有事’的安全框架。”

  正當中日關係升溫之際,美國拋出了旨在促成俄烏停火的“28點和平方案”。林伯雍認為,這項方案雖發生在高市言論之後、習特通話之前,看似不相關,實則成為中國大陸手中可用的槓桿。俄羅斯戰場對中國大陸依賴加深,使中國大陸具備對俄施壓、影響談判進程的潛力;若中國大陸能協助美國在烏克蘭獲得“體面撤出”的條件,美國即更有理由協助中國大陸穩定日本反應,乃至避免日本因安全焦慮而全面擴軍。這形成了中國大陸、美國之間可能的“跨戰區交換”。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