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振家(中評社圖片) |
中評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 海涵)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郭振家日前在第十一屆中華文化論壇期間對中評社表示,大陸對台政策進入新階段,更具主動性與系統性。
談及台灣光復的重要意義,郭振家說,1945年10月25日,台灣回歸中國,這一歷史節點具有重大意義——此前中國歷經西方列強入侵割地賠款、日本全面侵華導致亡國滅種危機的苦難時光,中國人民通過艱苦卓絕的抗爭贏得抗戰勝利,中華民族自此邁入新的發展階段。當時,台灣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光復儀式。但隨著台灣政治變遷,自李登輝後期至阿扁、賴清德執政的民進黨時期,台灣的歷史定位與文化定位發生重大轉變。如今島內在“教育綠化”、社會氛圍變化及綠營認知操弄下,台灣光復的歷史價值被忽視。在此背景下,中國大陸以立法形式確立台灣光復紀念日,一方面彰顯“歷史不可忘卻”的立場,另一方面也借中國崛起之勢,傳遞推動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堅定信心。通過每年的紀念活動,既能凝聚國內向心力,也向世界宣告中國統一的勢不可擋,同時警示民進黨當局:其對“中國人認同”及歷史的錯誤認知站不住腳,終將引發歷史層面的危機。
今年以來大陸對台工作有諸多新進展,包括台灣光復紀念日相關活動、涉台司法行動及發布會頻次增加等。郭振家認為核心源於兩大背景:一是中國國力提升帶來的自信心增強;二是大陸對台政策進入新階段,更具主動性與系統性。
郭振家說,大陸加大涉台發布會發聲頻次,旨在主動傳遞立場;將台灣問題界定為內部事務,推動司法部門介入,公開抨擊台獨行徑,這種司法介入已形成實際威懾。他認為,大陸的對台舉措是一套縝密的“組合拳”,再叠加軍事力量的持續提升(從九三大閱兵到艦載機電磁彈射、福建艦入役),為威懾台獨提供了堅實實力支撐,且這一切均基於兩岸同屬一國的框架,屬於處理內部事務的範疇,未來將持續以司法方式追究頑固台獨分子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