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種採集儀式現場播放“源火”采集視頻 (中評社 袁曉麥攝) |
中評社廣州10月10日電(記者 袁曉麥)10月9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種採集儀式上,一簇來自南海1522米深處的橙金色火焰——“源火”,首次揭開其神秘面紗。這簇象徵著探索與希望的火種,以一場“燃冰成炬”的深海奇觀,創造了全球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的歷史,也奏響了粵港澳大灣區向海圖強、協同創新的時代強音。
深海取火:科技與體育交相輝映
與歷屆全運會火種多在陸地採集不同,十五運會的“源火”孕育於深邃的藍色國土。今年9月,作為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大洋鑽探船“夢想”號的配套保障船,“海洋地質二號”科考船肩負光榮使命,從廣州出發,搭載著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ROV),駛向位於南海北部的“海馬”冷泉區。
9月18日,一場凝聚頂尖科技的深海作業精準展開。14時26分,“海馬”號下潛至1522米深的海底冷泉滲漏點。科研人員在母船上通過遠程操控,指揮機械臂將特製的採集艙對准泉口,成功捕獲溢出的“可燃冰”及其伴生氣。
隨後,通過精密的降壓技術,固態的可燃冰被“喚醒”,分解為純淨的甲烷氣體,成為“源火”的清潔氣源。16時48分,來自船上光伏裝置的太陽能,被轉化為電能並跨越千米水深傳輸至海底,成功引燃了這股來自地球“藍色血脈”的氣體。幽暗的深海中,一簇橙金色的火焰蓬勃躍動,實現了“燃冰成炬”的壯舉。
為紀念這一開創性行動,“海馬”號在海底採集點放置了“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源火’採集點”永久基點定位標,為這次全球首創的深海採火行動留下永恒的印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