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今日頭條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對話李華球 談“融統”化解兩岸危機
http://www.crntt.tw   2025-08-30 00:39:32
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研究員李華球(中評社 束沐攝)
  中評社香港8月30日電(記者 束沐)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研究員李華球在參加第七屆兩岸關係天府論壇期間,接受中評社專訪,就如何看待民進黨兩岸路線及決策心態、緩解兩岸緊張與危機、兩岸對話形式等話題進行深度對話。

  李華球指出“融合統一”就是給台灣人留一條生路,很多台灣人內心並不完全排斥“融合統一”。他建議,大陸可以要求特朗普政府降低對台關稅,此舉會讓台灣民眾對大陸更加有感。。

  李華球為淡江大學大陸所法學碩士,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班。曾任“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教職,退役後曾任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特約研究員,中華港澳之友協會副秘書長,目前是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研究員。

  專訪全文如下:
  
  中評社:聽聞您今年才重新來到大陸參加兩岸關係研討交流活動,距離疫情前已經過了5年多,這5年來兩岸關係整體氛圍發生很大變化,您對這種變化有什麼具體感受?

  李華球:蔡英文總統第一任內,兩岸關係還沒有那麼緊張,但此後情況越來越不利。賴清德在上任之前,其實已經對兩岸政策透露了一些方向,他對兩岸關係或者兩岸交流沒有什麼期待,但民進黨裡面有一部分人希望兩岸能夠維持交流。不過,受限於賴清德的態度,民進黨現在對兩岸關係的態度,都緊縮起來了。

  坦白說,我認為賴清德應該接收到了民進黨內的許多建議,希望恢復兩岸交流。同樣,大陸也有人士希望能夠接觸,今年我在與兩岸有關人士打交道時,都接收到了相似的信息。後來,我們看到有媒體報導洪奇昌率團赴北京。雖然我沒有明確證據,但我認為,雙方有意交流信息的相互釋放,還是發揮了作用。

  中評社:這種接觸的代表性有多少?

  李華球:洪奇昌這次是帶了一個企業家團隊前往北京。企業家都是生意人,都應該知道,雖然洪奇昌已經沒有(政治)身份,但一定知道這個團的代表性和重要性,才會一同前往。

  中評社:這和後來賴清德突然提出“兩岸併購論”有關嗎?

  李華球:我認為沒有關係,但注意賴清德在520執政一周年的講話,在兩岸關係上是低調的。而且當時他並沒有主動在講話中提及兩岸關係,而是由日本記者提問,他才回應。我認為這是有意的安排。

  所以我認為,賴清德在520一周年前後的心情相對比較放鬆,因而在兩岸方面聽取了一些意見,然而從後續事態來分析,他可能對大陸的回應有些“失望”。

  520距離726(大罷免首輪投票)有兩個月時間,後來他可能看到內部民調,發現“大罷免”看起來並不樂觀。所以今年520之後,民進黨兩岸言行的尺度逐漸縮小,他們想“抗中牌”可能很好用,打下去有助改善選情,沒想到最後崩盤了。

  我聽說綠營內部有人說,既然民意已經崩盤了,兩岸關係必須要盡快處理,“抗中牌”不能再這樣打,所以在罷免投票前10天,《團結十講》都暫停了。不過,726後,民進黨仍然試圖鎖定中部兩席立委罷免案,最後確實也是這兩個選區票數是最接近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