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剪綵儀式(中評社 段曉魯攝) |
中評社香港8月27日電(記者 段曉魯)昨日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萬眾一心 維護和平——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展覽”開幕典禮。展覽全面闡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始末、中國共產黨在抗戰的中流砥柱角色、香港在全民族抗戰的重要支援,以及中國戰場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東方主戰場的貢獻和意義。展覽免費入場。
主禮嘉賓包括香港特區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秘書長王松苗、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孫德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楊帆、中國銀行(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孫煜、香港賽馬會董事龔楊恩慈、“憲法和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轄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組長、立法會議員李慧琼博士、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常任秘書長沈鳳君、博物館諮詢委員會歷史專責委員會主席莫家豪教授、以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陳詠雯。
香港特區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今次展覽的每一件文物、歷史影像、照片和文獻都是抗戰歷史的見證,還原了抗戰時期的歷史真相,全面展現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期間的中流砥柱角色,以及香港在全民族抗戰的貢獻,展示香港同胞與祖國人民血脈相連的深厚情誼。他誠摯邀請廣大市民,特別是青年朋友前來參觀這個別具意義的展覽,共同緬懷這段可歌可泣的抗戰歷史,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攜手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孫德立表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部入侵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戰爭。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堅定站在抗日前線。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民族團結奮鬥的結果,香港抗日戰爭是全民族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不會忘記香港同胞始終同祖國一起,以募捐、籌款、抗日宣傳等形式支援祖國,共同編寫出同仇敵愾的抗日歷史,歷史亦不會忘記香港成為國際援助國家抗戰的重要通道。
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楊帆表示,展覽不僅是對歷史的回望,更是對民族精神的傳承。展覽共展出183件抗戰文物,其中82件來自國家博物館,8件屬國家一級文物,其餘101件來自本地收藏家和文博單位。展覽通過文物、歷史影像、照片和文獻還原抗戰歷史真相,全面展現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期間的中流砥柱角色,以及香港在全民族抗戰中的重要貢獻。
中國銀行(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孫煜表示,透過展覽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歷史從未褪色,在這次氣壯山河的抗戰史詩中,中國人民偉大的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現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中,香港同胞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本次展覽展示出香港同胞共赴國難,為抗爭勝利作出的重要貢獻。
據瞭解,展覽劃分為日本侵華、全民族抗戰、血脈相連、共禦外侮、香港淪陷、得道多助,以及偉大勝利七個展區,全面展現14年艱苦抗戰歷史。珍貴的國家一級文物將於展覽展出,包括北京大學南下示威團袖章;毛澤東著、偽裝為《文史通義》的《論持久戰》等。其他重點展品還包括畫家彭友仁繪《難民行》水墨畫,上海一二八事變後愛國人士黃炎培題字的鐵盤,刻有“鐵花何斑斑 中有戰士血”字,八路軍代表致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的感謝函,和著名中國畫家徐悲鴻舉辦抗戰籌款畫展時的水彩畫《琵琶行》等。
展覽亦重構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的盧溝橋和香港淪陷時期拘留營的場景,並以多媒體展示中國著名畫家葉淺予筆下的《香港受難圖》漫畫,記錄了日軍侵佔香港的暴行及香港人民所承受的苦難。另設有20多個包括錄像在內的互動節目,呈現抗戰時期與香港相關的重要歷史人物與事件,以及抗戰勝利的歷史原音講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