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今日頭條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當前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應對建議
http://www.crntt.tw   2025-08-24 00:07:02
  中評社╱題:當前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應對建議 作者:張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研究員;何加寧(北京),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發展研究院學生

  【摘要】2025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取得了開門紅,4、5月份的數據依然頗多亮點,但也存在一些隱憂。2025年5月初,中國政府開始實施穩市場穩預期的一攬子金融政策,內容相當豐富,強度相當給力。但隨著貿易摩擦可能導致出口增速與貿易順差逐漸下滑,如何更加有效地擴大國內需求,尤其是如何更加立竿見影地提振消費,就變得越來越重要。從目前來看,在2025年下半年,中國政府很可能會加大宏觀政策的擴張力度以應對國內外宏觀形勢變化,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

  當前的中國宏觀經濟形勢

  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取得了開門紅。該季度GDP同比增速達到5.4%、環比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比去年全年加快1.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2%,比去年全年加快1.0個百分點;出口同比增速6.9%,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經濟開門紅為確保今年中國順利實現經濟增長目標奠定了良好基礎。

  不過,今年4、5月以來,中國宏觀經濟增長依然存在一些隱憂。其一,物價低增長壓力依然存在。截至2025年5月,中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增速已經連續4個月為負,PPI(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增速已經連續32個月為負。2025年5月,中國PPI同比增速為-3.3%,這是自2023年8月以來的新低。物價低增長意味著中國當前經濟增速依然明顯低於潛在增速,存在負面產出缺口。

  PPI持續負增長意味著工業企業利潤空間持續受到擠壓,後者無論擴大再生產還是新增投資的動力都將持續偏弱。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截至2025年一季度,中國季度GDP平減指數已經連續八個季度為負。該指標持續為負的時間已經超過1998年至1999年期間的七個季度。事實上,通脹指標持續為負,意味著中國經濟的名義增速低於實際增速,這正是造成中國經濟宏觀數據與微觀主體體感差異的重要原因。中國政府亟須通過實施更具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來提振國內總需求,提高中國經濟名義增速。

  其二,房地產市場尚未完全止跌回穩。2025年一季度,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與新建商品房銷售額的同比增速分別為-9.9%、-3.0%與-2.1%。雖然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與銷售額的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但房地產開發投資負增長明顯拉低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025年5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額纍計同比增速由一季度的-2.1%下降為-3.8%,房地產開發投資纍計同比增速由-9.9%下降至-10.7%。

  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面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一綫城市核心地區的房地產價格尚未完全止跌回穩。例如,與2025年3月相比,2025年4、5月北京、深圳與廣州的中原地產二手房領先價格指數均有所回落。二是很多民營房地產業頭部開發商目前仍面臨流動性壓力與資不抵債壓力,存在貸款違約的風險。相關部門需要在2025年5月17日與10月17日兩次發布會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出台相關政策來儘快實現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其三,較長時間以來表現不錯的製造業投資增速最近出現回落跡象。2025年一季度,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基礎設施投資與房地產投資同比分別增長了9.1%、5.8%與-9.9%。不難看出,製造業投資是使得中國固定資產投資能够實現較好增長的重要穩定器。然而,2025年5月,中國製造業投資纍計同比增速由3月的9.1%下滑至8.5%。在國內消費增速出現明顯反彈的前提下,製造業投資增速的下滑,主要原因可能是出口行業企業由於貿易摩擦加劇導致預期減弱,從而減少了資本品支出所致。換言之,新一輪貿易摩擦對中國製造業投資的衝擊已經開始逐漸顯現。一個相關例證是,2025年4、5月,中國製造業PMI(采購經理指數)均低於50%的榮枯綫。製造業PMI是一個反映企業預期的環比指標,這意味著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4月初挑起的“對等關稅”風波已經開始影響到中國出口企業的微觀決策。

  其四,今年年初以來有所回暖的居民消費增速仍需進一步夯實。近年來,在持續三年的新冠疫情、房地產行業趨勢性下行、部分行業出現重要調整、外部形勢不確定性明顯加大的背景下,中國居民消費增速明顯回落。在新冠疫情之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通常在8-9%左右,而在2024年,該指標月度同比增速的均值僅為3.3%。造成居民消費增速疲軟的主要原因,一是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疫情後明顯下降,目前尚未充分恢復。例如,2019年第四季度,城鎮與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別為7.9%與9.6%。相比之下,2024年第四季度,上述指標分別為4.6%與6.6%。二是消費者信心在疫情衝擊下顯著下滑,迄今為止也尚未顯著復蘇。例如,2019年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月度均值為124.6,而2024年該指標為87.1。2025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反彈至4.6%。2025年5月,該指標進一步反彈至6.4%。導致居民消費增速反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國實施了大規模的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不過,要讓居民消費增速能够持續反彈,如何通過政策實施來提高中低收入家庭收入以及如何提振消費者信心,可謂至關重要。

  其五,過去五年表現持續上佳的出口增速與貿易順差將會面臨新一輪貿易摩擦的考驗。2020年至2024年,中國出口部門表現優異,貨物貿易順差分別為5111、5627、6650、5940與7680億美元。然而,2025年4月初,特朗普政府挑起了新一輪貿易戰。儘管2025年5月中美雙方在瑞士日內瓦的貿易談判取得了重要進展,美國將中國商品的新增進口關稅由145%下調至30%,但預計關稅增加仍會對中國出口增長與貿易順差造成顯著負面影響。例如,在2018年中美第一輪貿易戰爆發之後,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由2017年的4759億美元下降至2018年的3801億美元以及2019年的3930億美元。考慮到在2024年下半年,進出口貢獻了幾乎一半的中國經濟增長。因此,一旦出口增速與貿易順差下跌,如果內需不能相應反彈,那麼中國經濟增速就可能明顯下滑。儘管2025年5月中國出口增速依然高達6.3%,但我們還是要為之後出口增速可能出現的顯著下滑做好準備。

  迄今為止的各項經濟政策應對

  2024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5年中國將會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并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作為全年的首要工作任務。值得注意的是,“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組合,是多年以來尚未見過的提法。例如,2000年以來至今,衹有2009年與2010年是“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而“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的提法尚屬首次。這事實上意味著,2025年中國政府將會實施“雙鬆”的宏觀政策組合。

  202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政策組合拳能早則早,寧早勿晚,與各種不確定性搶時間。比較2025年與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發現,中央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由2024年的3.0%提高至2025年的4.0%,相當於新增1.6萬億財政支出;特別國債發行規模由1萬億元提高至1.8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由3.9萬億元提高至4.4萬億元。將上述三項加總,這意味著2025年的財政政策盤子要比2024年增加2.9萬億元。

  在特朗普政府宣布實施“對等關稅”的背景下,2025年4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鬥爭,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

  在宏觀經濟政策與房地產政策方面,這次會議的要點可以概括為:一是要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方面,要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等發行使用。貨幣政策方面,要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力支持實體經濟;要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穩定外貿等。二是要不斷完善穩就業穩經濟的政策工具箱,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見效,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全力鞏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本面。三是加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有力有序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質住房供給,優化存量商品房收購政策,持續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

  在425中央政治局會議的精神指引下,2025年5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由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的主要領導介紹了“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有關情況。三大金融部委均發布了新的一攬子金融支持政策。在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提出四穩(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的工作任務之後,本次新一輪金融支持政策的出台可謂正當其時。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